查看原文
其他

起步价上涨800%!这个新“刺客”你还在用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人民数据 Author 谭琳





去年夏天“雪糕刺客”被广泛热议。而今年夏天,不少人视为手机没电时的“救命稻草”——共享充电宝正在成为新的“刺客”。



一个半小时收取8元?涨疯了!
近日,浙江杭州市民高女士意外发现自己上个月在市区租借的一台共享充电宝,充1小时30多分钟竟然收取了8元。而在4月份,她连续两次使用某充电品牌的共享充电宝,两次扣费合计更是高达50多元。通过对比历年价格,她发现,共享充电宝涨价了,而且涨得飞快。

无独有偶,在南宁,市民黄女士不久前曾租借共享充电宝近3小时,最后结算为12元,换算下来,同样是4元每小时。“我充电10次就可以买一个新的充电宝,太不划算了。以后还是尽量自带充电宝出门。”


充电宝基本都要每小时4元起步    
目前市面上的共享充电宝收费情况如何?《钱江晚报》记者走访了杭州主城区商圈、街头便利店、医院、热门景区等多个共享充电宝使用场景,并调查了12处不同品牌的共享充电宝的价格。

这次调查涉及怪兽充电、小电、街电(含搜电)、美团、来电等5个充电宝品牌。调查记者发现,这12处共享充电宝,每小时租借费用,基本都要从4元起步,每24小时封顶价格从20元到50元不等。在调查中记者发现,部分充电宝商家在标注起步价时,不写1小时的价格,而是标注0.5小时或者30分钟,往往会给用户一个“刺人不深”的假象,在新华路上一家便利店的怪兽充电站,租赁价格显示为30分钟2.5元,每24小时封顶50元。

在热门景区,共享充电宝的租赁价格会有变化吗?记者在杭州南山路苏堤入口处的店内发现街电(搜电)品牌旗下充电站,在这里借一个小时充电宝,需要花费6元钱。而距离该店不到百米的电瓶车上也摆着同为街电品牌的共享充电站,需要8元一小时。上述两个点位的共享充电宝的每24小时封顶价格高达70元,总封顶99元,是该区域24小时封顶价格最高的共享充电宝。


服务跟不上涨价速度    

共享充电宝身价的突飞猛涨,也是近两年的事。查看历年来的共享充电宝使用记录,可以明显看到从一开始的0.5元每小时,到2021年的1元、1.5元每小时,再到如今4元起步,共享充电宝价格足足上涨了800%,的确超过了不少人的心理预期。

价格高了,服务跟上了吗?据杭州市消保委一项调查显示,84.7%受访者觉得近几年充电宝的计费价格上涨厉害,56.0%受访者表示遇到过在不同场景收费标准不一样的问题。26.7%的受访者表示共享充电宝存在未明示或未经同意,过度收集并传输个人信息的问题。充电宝的“性价比”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市民周女士就对共享充电宝一言难尽的充电速度表示不满。“这些共享充电宝跟自己买的不太一样,总是感觉充电速度很慢,充了半天只充进去一点点,不还吧等于用户花的钱越来越多,还了吧感觉自己根本没充多少。”还有其他消费者表示,租借充电宝时,手机界面弹出的广告,一不小心就点进去,很难退出,不堪其扰……

在黑猫投诉平台,关于充电宝的投诉超过10万条,不难发现“价格”成了投诉中的高频热词。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因为涉及到了直营点位和代理商点位,共享充电宝其实没有统一的价格,早在2017年,行业里就已经出现了大量给商家分成或入场费的做法。“为了占领市场,不得不给商家分成。”据透露,对于小商家,充电宝企业采取的多是分成模式。竞争之下,提升对用户销售的最终价格也是最直接的手段。

对此现象,用户纷纷表示:“已经快用不起了”。



涨价难挽7亿净亏损“充电宝刺客”谁也不爱    
“天价充电宝账单”并非单一案例,各项服务跟不上涨价速度……如今,消费者的不满也体现在充电宝企业的财报上。以被誉为“共享充电第一股”的怪兽充电为例,今年4月,其交出了自己过去一年的成绩单。

在点位数量、可供使用充电宝数量、累计注册用户规模均实现环比增长的背景下,怪兽充电去年的营收却出现了下滑,28.38亿元的营收与上年同期35.85亿元的营收相比减少20.84%。去年怪兽充电的净亏损高达7.11亿元,同比扩大4.7倍以上。从收入结构上看,怪兽充电收入单一,主要来源于移动设备充电业务、移动电源销售及其他。官方数据显示,时至2022上半年,公司移动设备充电业务收入占比为97.4%。

共享充电宝使用单价不断上涨,怪兽充电的亏损却在扩大,怪兽充电赚的钱都用在了哪里?

经多个媒体梳理发现,怪兽充电的经销成本增速要高于营收增速,这也是充电宝行业的一个普遍现象。怪兽充电2022年用于销售和营销的费用高达27.12亿元,同期怪兽充电的销售费用率达95.57%。而其2019-2021年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为67%、76%和83%,可以看到,其销售和营销费用是一个逐年递增的态势。异常高涨的销售和营销费用,高度侵蚀了怪兽充电的利润空间。用可接受的亏损换取市场规模,再用规模赚取利润。于是,涨价成了意料之中的选择。据弗若斯特沙利文资料,共享充电宝服务的平均每笔订单的价格(不包括免费订单、设备出售订单),从2017年的1.3元,提升至2018年2.3元。及至2020年,已达5.3元一单。研究机构预计于2025年,每笔订单将达到8元。但从用户侧对价格的反馈来看,这一天或许已提前来到。

但也有专家分析,亏损可能即为涨价的“直接成果”。因为根据怪兽充电招股书,其在2019年、2020年,每个移动电源的平均收入分别为693元、563元,2021年经我们计算,收入约为606元。也就意味着,在租赁单价上涨的情况下,每个移动电源的收入并没有显著增长。这不难让人想到背后的原因——用户使用频次、时长的下滑,以及新增POI点位质量不佳。涨价容易带来用户使用层面的“节制”,而越是如此,品牌越会尝试通过涨价推动营收规模,这是共享充电宝行业在当下需要解决的负向循环。此外,还有每况愈下的服务质量。

当然,除了涨价以外,怪兽也尝试了其他的自救方法。有媒体注意到,为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怪兽充电在内容上尝试跨界。如围绕明星、游戏、动漫、国潮等话题通过联名热门IP进行营销,以增强用户对其品牌的黏性。

有业内人士认为,涨价说明共享充电宝的规模效应并未转化为成本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只能靠提价来覆盖成本和维持盈利。因此在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无法出现突破的情况下,共享充电宝的涨价恐怕不会停止。对于共享充电寻找第二增长曲线,他认为,共享充电场景单一,关联性差,做增值业务的难度较大,目前来看效果还没有显现。

人大代表建议整改“共享充电宝刺客”    
由于共享充电宝涨价问题近年来受到广泛热议,其在今年还被人大代表当作一项民生议题。今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建湖县天和生态农业合作社理事长、高作镇陈甲村党总支书记鲁曼关于加强整改共享充电宝乱扣费的建议戳中了网友痛点。

对此,鲁曼也做过相关调研,她表示,共享充电宝商家不同程度存在五方面问题,包括不退押金、不经允许扣会员费、归还后仍计费、好借不好还、售后服务差。她总结,“归还后仍计费”问题成为共享充电领域投诉频率较高的现象,消费者反映正常归还充电宝后,租用订单却仍显示“租借中”,并一直计时收费。此外,还有很多人都在吐槽的“好借不好还”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好的用户体验,也成为了网上一呼百应的热题。因此,鲁曼提出多条建议,从多方面推动解决相关问题,包括明确收费标准、退还款期限、合同条款;平台要切实承担意外发生后的风险责任;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出台共享充电宝行业规范;规范售后服务等。其中,鲁曼尤其重视明确收费标准、退还款期限、合同条款方面,她建议相关部门应督促平台加强整改,使消费者可以直接或扫码即可看到收费标准,对合同重点条款以加粗、下划线方式提示消费者,后续涉及合同内容的修改或变更将以弹窗方式提示消费者,尊重消费者的缔约权利。此外,在消费者归还共享充电宝并支付完成后明确退还押金期限,主动退还押金。同时,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也是此次建议的重点。鲁曼建议,相关平台应在监督下处理消费者的个人敏感信息,严格保护个人信息与隐私。使用信息需征得消费者的同意。


提价不提质难让消费者“回心转意”    
当今,大家对手机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对共享充电宝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如何真正让消费者物有所值,还需要共享充电宝厂家不断改进。

共享充电宝的确为广大用户带来了一定的便利,但由于各种原因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影响了行业服务质量,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经营者、监管者、消费者等各方参与、共管共治。

企业、代理商、网点等应明确标注充电价格、计费模式、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明示消费者申诉反馈渠道,提高消费者纠纷解决效率;优化线下机器布局,便利消费者借用归还;健全完善网络技术支撑,切实提供可靠安全的租赁服务。

监管部门可对违法侵权行为要及时予以纠正甚至处罚,引导企业合规经营;积极处理消费者投诉举报,对消费风险予以披露和提示。

同时,消费者要尽量选择知名的服务商,情况不明时及时以拍照、录像等保留证据。当客服人员无法解决问题时,可以向消费者保护协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相关单位投诉。

一味涨价以求挽回业绩颓势,不把精力投入到提升服务质量上,即便整“花活”也不能让消费者回心转意,毕竟,消费者购买的还是充电服务本身。长此以往,消费者必然会选择替代品,从而导致企业业绩的进一步下滑。相关企业应加大力度研究充电宝的硬件升级、售后体系的细化完善、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商户管理等全路径的降本增效、多元化业务的开发等,力求提高服务质量和消费者满意度,只有这样,才有希望让行业进入良性循环。




推荐 · 阅读


努力努力白努力?茶颜悦色就争议文案致歉!

“移山价”“拔河价”纷纷上线,“内卷”的商超跨界求突围

摆渡车载客变“宰客”,景区创收只有这一条路了?

明清古建筑被改成日式餐厅、火锅店……超8亿元修缮保护的文保院落为何“变味”了?

文创雪糕如何让文化细水长流

作者:人民数据研究院研究员 谭琳


编辑:李昭彤 | 责编:  王晓彤 陈丽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